中国早期人类对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的响应
作者:    2020/11/17 9:32:35
得益于几代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家的努力,我国目前已积累丰富的旧石器和古人类研究材料和数据。这些材料的积累为我们序列性地思考和认识中国早-中更新世人类演化及其与气候环境的耦合关系提供了基础。 

  2020106日,国际期刊 《第四纪科学评论》(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发表了题为“Hominin site distributions and behaviours across the Mid-Pleistocene climate transition in China”的论文。论文梳理了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Mid-Pleistocene climate transition, 1.2-0.7Ma)及其前后阶段中国古人类-旧石器遗址分布的时空变化以及石器打制技术的发展,提出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早期人类为应对中更新世气候转型这一显著的气候变革在地理分布和石器制作行为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转变。本文的结论突破了东亚旧石器时代早期石器技术缺乏变化与创新、简单连续的传统观点。 

  伴随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冰期和间冰期的旋回间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尤其在高纬度地区,粒度、孢粉等多方面证据均揭示了转型期后气候向干冷转变,并对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构成和分布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本项研究则关注于经历中更新世转型期,早期人类遗址地理分布变化和石器制作技术方面的发展。通过对比,文章揭示了经过中更新世转型期,高、低纬度间史前遗址的分布发生明显的变化,如中更新世转型期开始中低纬度地区的遗址分布更为集中、增长明显;与此同时早期人类石器打制技术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如大型切割工具(Large Cutting Tools)在中低纬度地区的出现、发展,高纬度地区小工具加工在中更新世转型期初发展明显随后相对衰落。 

  该项研究由中科院古脊椎所、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安徽大学及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历史科学研究所等多家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共同完成。

  本项研究极大更新了我们对东亚旧石器时代早期石器技术与人类行为的认识,为后续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但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是在系统分析目前已有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阶段性认识,仍有诸多可待商榷和深化的议题。随着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的继续推进,我们对我国早-中更新世的石器技术、人类行为及其与气候环境变化关系的认识将不断提升。

  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中心项目、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重点部署项目、以及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和洪堡基金会的资助。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27737912030576X 

  限时推广免费下载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27737912030576X?dgcid=author 

1 石器技术、古人类化石分布与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的对应关系(杨石霞供图)

2 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的代表性石器(1-12,高纬度地区的小型工具;13-18,中低纬度地区的大型切割工具)(杨石霞 供图)

当前在线人数:13    访问总人数:608572